河南科技大学的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办学50年长盛不衰,毕业生在全国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该校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在我国高校中,仅有河南科技大学开设有轴承专业(方向),而选择此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了轴承行业的技术骨干,河南科技大学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它为我国轴承行业培养人才、促进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科技大学的轴承专业,新时代青年实践队团队走进河南科技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轴承陈列馆馆长、轴承专业教师薛进学博士进行了专访。
轴承设计与制造系的前身是1974年一机部于洛阳农机学院(1982年8月复名洛阳工学院)设立的轴承专业,至今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轴承被称为机器的“关节”,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计算机、车辆、航空航天器等产品中,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机器的整体性能和运作效率。毋庸置疑,轴承在工业领域发展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河南科技大学的轴承专业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一批批轴承领域的专业人才。
薛馆长谈到,他曾带领学生为某企业特大型转盘轴承进行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在采访中他反复强调“精确”二字,“轴承领域的工作对于数据精确度的要求是十分之高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我当时与学生反复计算数据,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数据计算分析,不可互相对答案。最后才确定下来数值是否正确,轴承是否需要修改等。”
薛馆长还谈到作为学生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学会综合利用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一个方案不是方案,必须是提出多个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这些都是“轴承人”所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新生代学习生涯中应不断实践学习的。
薛馆长以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与对轴承专业的严谨作风,用实际行动,告诉莘莘学子对待轴承的设计与制造要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薛老师怀揣着“匠心”与满腔热爱,为轴承领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匠人”。而正是这一代代的“匠人”与怀揣着“匠心”的专家教授们,推动着国家轴承领域不断勇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中国轴承“集中精力办大事”,从零开始,从弱到强,彰显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薛馆长提到,目前中国未能出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轴承领先企业,中国高性能轴承的发展仍受到国际上“八大巨头企业”的技术制约与产品垄断的影响,缺乏全球范围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在轴承的生产原材料、润滑剂、检测仪器、热处理的基础研究等方面形势复杂,存在一定的“红灯”问题。虽然我国轴承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是中国要发展国产化、高性能轴承的决心从未动摇。
洛轴自2016年下半年启动全面改革以后,强化“三个转变”,抓好“四项工作”,以创新为驱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针对原材料与润滑油的短板,洛轴与多所高校强强联手,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的作用,从源头开始抓问题探方案,组成“速成班子”,落实具体项目,在人才培养中发展技术,在技术改革中建设人才。据了解,轴承相关企业院所合作,我国目前已成功研发出高铁轴承,实现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从160万公里的质量保质期成功提升到350万公里,使用寿命取得了质的飞跃。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谱写新篇。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引领之下,我国的轴承事业定会蒸蒸日上,云程发轫,不负时代人民,不负使命担当。
没有附件: